首页 > 最新动态 > 协会标准实施应用案例——《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技术规程》T/CECS 612-2019
最新动态
协会标准实施应用案例——《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技术规程》T/CECS 612-2019
2024-12-318

 提示点击上方"蓝色文字"↑ 轻松关注!


导  语

为积极配合中国工程院“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团体标准支撑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调研,协会向各分支机构和各有关单位发出《关于征集协会标准实施应用案例的紧急通知》(建标协函〔2024〕47号),各分支机构和有关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迅速组织开展协会标准案例总结编写工作,并按要求及时报送给协会。协会从已收到的数百份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实施案例中,精选了技术水平高、创新性强,在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引领行业发展等方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的代表性协会标准,汇总编纂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实施应用案例》,呈送给中国工程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调研组。入选案例,既有工程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推广使用的标准项目,也有工程建设领域的前瞻性、先导性技术理论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案例,标准项目涵盖了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信息通信工程等领域,涉及“双碳”、绿色建筑、绿色建材、振震双控、检测、防水、城市交通、村镇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标准、标准图集等。


为了加强协会团体标准实施推广工作的总结交流,协会决定:在协会微信公众号和《工程建设标准化》期刊,开设专题栏目,拟于每周推选、刊发协会团体标准实施应用案例1~2个,并将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持续组织开展。

通过案例的发布,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宣传,促进标准实施应用,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推动工程建设标准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请协会各分支机构、协会标准各主编单位,能够加强领导,确定专项工作人员,继续组织做好归口管理或主编的协会标准案例的编写和报送工作,并为下一步计划编纂出版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典型案例》系列丛书汇集积累材料、探索总结工作做法和经验。

请将标准实施应用案例报送至以下邮箱:cecscode@126.com。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技术规程》实施应用


一、编制背景



(一)编制背景
经过多年的发展,照明控制系统已从单一的控制方式向系统性和智能化发展,智能照明系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智能照明系统包括灯具、网络、传感器、软件或其他元件间连接件和通讯等模块,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来自传感器的关于建筑物照明状况的信息进行处理后,通过一定的程序指令控制照明电路中的设备,调用不同的程序,执行不同的功能,达到不同的照明水平,营造不同的氛围和环境。目前智能照明系统已经逐步在室内、道路、景观照明中得到使用,智能照明将成为未来产业升级方向,并呈现出绿色化、智慧化、个性化的特点。

(二)编制目的和意义
一方面,智能照明为实现照明节能提供了新的手段。另一方面,随着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开展,智能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智能照明控制应用也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技术规程》T/CECS 612-2019(以下简称《规程》)的制定将为进一步提升环境品质、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依据,实现智能照明系统产品侧与应用需求端的有效对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编制单位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昕诺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

二、技术内容



《规程》共分9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性能要求、系统工程设计、安装和调试、验收、评价、运行和维护,适用于各类场所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验收、评价及运行维护。

三、创新性



(1)国内首次给出智能照明的术语定义,明确智能照明概念。国内外对于智能照明的定义一直处于争议状态,标准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总结归纳并达成一致,首次明确了智能照明概念。

(2)提出了我国首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应用标准。在广泛调研和智能照明指标梳理的基础上,综合现有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发展水平,提出了适合于我国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应用标准,为智能照明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3)首次针对不同场所需求提出了不同类型建筑及场所适用的智能照明控制策略。对于各类建筑,由于人员活动特点差异明显,因此对于智能照明的需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使得智能照明设计方向更加明确,本标准不仅给出了通用性的智能照明控制策略选择建议,同时还针对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室外作业场地、城市道路、城市夜景各类场所给出了具体的常用功能需求分析、控制策略以及对应的控制方案,极大的方便了设计人员的设计应用。同时,对同一场所,考虑到经济性和实际需求的差异,将控制方案分为三个级别:基本级、提升级和扩展级三个级别,以应对实际应用中的不同需求。

(4)首次根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特点提出安装调试要求。智能照明系统高度集成,其安装相较于传统照明系统更为复杂,甚至一个部件的缺乏都可能使得部分系统或整个系统处于异常状态而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需要更为详尽完善的文件支撑和安装依据、更为专业的人才以及更长的施工周期。同时,在照明系统趋于智能化、复杂化之后,在安装结束后往往需要对其进行系统调试,调整各设置参数,以使其更好地匹配相关环境,从而提高使用人员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减少照明系统的能源消耗,降低建筑运行和维护难度。同时,相关技术内容已应用于国际标准《光与照明——照明系统调适方法》ISO 21783的编制。

四、实施效果



(一)应用推广情况
《规程》于2019年7月16日发布,2020年1月1日起实施,其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建筑光环境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基于室外智慧照明系统、示范应用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修订、国际标准《光与照明——照明系统调适方法》ISO 21274:2020制定以及中国建研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近零能耗示范楼照明系统、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河南郑州郑东新区亮化;成都三环 & 人民南路亮化提升工程、深圳国际会展中心、2020年重庆城市亮化等项目。

(二)效果情况
实践表明,依据本标准开展智能照明工程,在满足光环境提升效果的同时,能够实现节能率不低于60%的节能要求。典型工程项目介绍如下:
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发行营业综合楼照明改造项目基于健康照明的设计理念,采用可调光调色的LED照明系统,可实现从光通从0%-100%动态调节,色温变化范围为2700K-6000K。考虑到本工程是改造项目,为了减少布线的工作,充分利用原有线路,同时不改变人员的使用习惯,采用了基于电力线载波的ZPLC(Zero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通讯技术,解决LED智能照明应用领域称之为“最后一米”的通讯问题,实现了房间内照明控制器与灯之间进行低成本传输照明控制数据(亮度、色温、场景、开关等)。项目经设计、施工、调试等顺利完成,并进行了现场测试验收。现场选取办公室、会议室、大厅以及走廊进行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现场光环境测试结果


可以看到,均显著优于标准要求,且均能实现智能控制和多种模式的调节。控制系统的测试结果见表2,节电率测试结果见表3。


表2 照明控制系统测试结果


表3 照明节电率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表明,该示范工程在满足光环境提升效果的同时,实现了节能率不低于60%的目标。项目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评价。同时,该项目获得了国家首批绿色照明三星级标识证书,并入选国际能源署(IEA)示范工程。

五、特点与亮点



本《规程》在编制过程中通过广泛调研,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工程实践经验,技术内容全面。本标准的编制对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验收及运行维护具有指导意义;标准结合不同场所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给出了设备选型、控制策略、通信协议等相关设计要求,与现行相关标准相协调,指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工程实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技术内容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是我国首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标准,填补了我国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标准的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宜居”是建筑行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智能照明应用已经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热点,针对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接口不统一、实施效果与设计预期不一致等诸多问题,开展相关标准化工作,对于我国智能照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标准的实施对提升光环境质量、提高节能水平、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将会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智能照明控制对于照明节能的贡献,通过智能控制与高效LED照明产品的结合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照明能耗,减少碳排放,缓解能源环境的压力,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该标准已开始转化为国家标准《智能照明系统应用技术要求》。



推荐阅读

好房子 | 新型标准体系赋能中国好住房建设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学术大会圆满召开

工程建设标准科技创新奖颁奖会议隆重举行

关于有关单位网络平台侵权盗版协会标准的严正声明




欢迎订阅《工程建设标准化》


邮发代号:80-932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微信号: cecs-gjbhua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