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蓝色文字"↑ 轻松关注!
协会特约记者 王建军报道 2025年11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煤基与农牧大宗固废改良盐碱地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启动会暨编制组第一次工作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张红彦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村镇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建军,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中心院地合作办公室副主任张同亮,《导则》主审专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刘建明,编制组特邀专家、编制组成员及参编单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王建军主持。
张同亮代表主编单位致欢迎辞,对协会及归口单位领导、标准主审人、各位专家、编制组成员拨冗出席启动会表示感谢,并介绍《导则》编制背景、编制组情况,希望各编制单位齐心协力,确保高质量高水准完成《导则》编制任务。
张红彦介绍了协会总体情况,宣贯标准编写规定。从标准编制的规范性、政策性、先进性、准确性、可操作性、协调性、特色性等方面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并强调编制组要严格按照标准编制流程和《工程建设标准编写导则》的要求进行编制,编制组成员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导则》编制工作。
会上宣布编制组正式成立。《导则》主编单位从标准编制背景、编制团队组成、编制工作基础、标准主要框架、拟开展专题研究、编制计划等方面进行详细汇报。《导则》主审人对《导则》名称、框架和主要内容以及任务推进等方面提出详细的指导意见和建议。编制组成员就下一步完善编制工作大纲、任务分工及编制进度计划等方面与现场专家进行深入讨论交流。
据介绍,能源基地、农牧基地区域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区域农牧固废与煤基固废排放总量大、成分复杂、处理成本高、资源化利用不足以及耕地次生盐碱化加剧等问题亟待解决且逐年加重。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导则》将推动煤基固废、农牧固废、微生物功能菌有机结合实现多元复合改良技术的有效应用,助力构建区域“固废规模消纳—多元改良剂制备—盐碱地改良”循环产业链,将对煤基固废与农牧固废的资源化规模化高效消纳利用和盐碱地治理能力提升提供重要标准支撑。
欢迎订阅《工程建设标准化》
邮发代号:80-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