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蓝色文字"↑ 轻松关注!
山东省青岛市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是近年来青岛市城市更新的典范工程,该项目自2019年启动,通过系统性修缮与创新性活化利用,成功将老旧街区转型为文旅新地标,于2025年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新中国成立后里院建筑的基本空间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因为居住人口过多,大量私搭乱建的现象日益严重,原住居民大多搬离破乱不堪的里院,只留给经济条件较差的住户租赁,当年里院的繁盛景象与烟火气息一去不复返。近年来,随着青岛城市中心逐步由西向东转移,不少居民搬离四方路街区所在的西部老城区,往昔繁华的商业氛围不再,街区面临建筑年久失修、公共设施不足、风貌混乱等问题,里院建筑由一院一户变成一间一户的大杂院,加建、增筑、门窗洞口私自改扩等,导致建筑空间布局和使用流线都遭到了破坏。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复苏老城区发展活力的任务已迫在眉睫。
改造前现状
2019年,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市北区率先启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行动,分三期对四方路街区内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修缮,拆除公共区域私搭乱建,结合建筑历史图纸,恢复老建筑原有形制。同时,对街区内道路实施步行化改造,配齐水电气暖等现代化基础配套。利用拆除街区内筒子楼释放的城市空间,新建了街角广场、地下停车场等多处公共配套设施。
四方路片区街区规划图
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是青岛地域性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也是青岛传统城市风貌的集中承载与体现。规划设计层面,建立以《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为主干的“2+N”特色保护规划体系,全面完成街区产业策划、城市更新综合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为历史城区更新、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提供了重要引导。保护修缮过程中,市北区始终坚守着“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对街区内106栋历史风貌建筑逐一编制保护更新方案。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如局部修缮、原状整修、重点修复等8项传统工艺),结合历史图纸对建筑构件进行 1:1 数字化建模复制,保留历史痕迹。同时建立风貌建筑分级评估体系,从历史、社会、艺术、科学价值及建筑安全等维度制定保护方案。分三期推进修缮,涉及11宗地块的33栋传统风貌建筑及一般建筑,并通过社会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确保规划透明性与社区参与性。
· 城市设计策略
策略1 多类型的公共活力节点,吸引更多用户 以胶州路为主轴打造线型公园,链接各公共功能中心,拉动整个片区活力。
策略2 创意产业带动街区发展,形成配套完善的混合街区 以创意产业为主导产业,南片区以创意办公为主,北片区以居住为主,形成配套完善、人性化的混合街区。
策略3 打造步行友好化街区,提升街道舒适度和体验度 打造步行友好化街区,提升街道舒适度和体验度。基于“超级街区”概念,明确道路等级并实施分时段限行,实现“共享街区”。
策略4 地上、地下复合式开发,最大化街区价值 地上、地下复合式开发,最大化街区价值。地上部分借助地形条件进行立体式开发,释放出公共空间;地下部分结合地铁站进行地下商业开发,提升街区使用效率。
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东南部区域是保护发展和西镇更新发展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以里院文化作为纽带、植入动态的模块化空间体系,进行适应性的更新,改善街道、院落景观环境,激发片区活力。
· 分类保护
建筑修缮过程中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在维护建筑安全性的基础上,为后期满足更多功能提供条件,同时保证建筑的持久活力。
· 空间联结
以点线面的方式串联街道和院落,小规模渐进式地激活街区,留存原有的街区文化脉络肌理,改善空间环境重塑空间功能,满足不同人群对场地的需求,激发场地活力。由于过去四方路片区居住人口较多,特殊的庭院空间产生了居民互相串门串院的行为,形成了住户间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串里文化”体现了和谐共济的居住理念。项目以串里文化作为纽带,将里院的内向空间外化,形成联系步行街区的捷径,延续“串里”“串院”互动融乐的交往状态,拓展空间的更多可能,形成活力的内街氛围,挖掘街区深处的商业潜力。
结合四方路片区整体布局,项目将青岛曾经最繁华的小商品一条街——即墨路,作为步行街区主轴线,结合周边道路构成鱼骨架石板路步行街区,沿街配置文创展示、沉浸体验、特色餐饮等业态。
· 基础设施提升
四方路街区更新项目综合整治提升道路18条,拆除筒子楼释放城市空间,新建街角广场2处。补足配齐文旅配套设施,共设置各类导览标识牌282块、游客服务中心3处、旅游厕所5处、共享公厕38处,配建2处大型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855个。
四方路街区更新项目尊重原有的场地历史,延续里院文化互动融乐的市井百态,留住场所记忆,赋予文化价值,吸引游客,带动经济增长。在产业导入和业态布局方面,市北区依托22里89院的里院建筑群,将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完美融合,打造“串里+逛院”的沉浸式里院生活体验区。同时,聚焦创意零售、餐饮美食、文化体验、住宿和休闲娱乐五大方向,积极引进符合街区特色的多元化业态,共计100余家商户签约进驻。
四方路街区更新项目对街道以及院落进行改造提升,充分展示城市独特的文化风貌,给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集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交往空间。短短几年时间,四方路街区从一个脏乱差的棚户区,蜕变成了青岛文旅新地标——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周边配套的浮岛公园链接了历史街区,实现了交通安全通畅;聊城路停车场,地下停车地上体育公园,不仅缓解老城停车难的压力,还填补老城区体育健身的空白。这一切,都让居住在这里的市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城市更新带来的便利。
保护性更新是为了更好地活化利用,更好地将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相融合,具有文化情感的街区空间再现了市井百态生活场景,在这里,人们可以走进里院记忆博物馆与历史展开对话,可以漫步广兴里体验沉浸式数字光影实景演出的魅力,也可以辗转洛川家美术馆欣赏当代艺术的创新与突破。还有戏剧、读书会、音乐节等诸多文艺演出和多种互动体验,不仅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游览体验,而且让人们能多角度深层次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仅2024年,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就举办包括2024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系列活动、国际艺术节、光影秀、商演等在内的文化活动近一千场次。此外,签约率超80%、开业率超70%,全年客流量突破1765万人次,新增消费场景1.6万平方米,这一组组数据,也印证了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去年取得的不俗成绩。如今的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人气、商气、烟火气集聚,满足市民游客“全时”“全季”的文旅休闲需求。
· “政策支持+主题策划+智慧平台”的运营管理
发布支持商贸、文旅产业集聚的专项政策,助力街区商户安心运营。按照“产业定位先行、保护修缮在后”原则,引入专业策划团队,成立历史城区招商工作领导小组,主动“走出去”招商,建立商户集体晨会制度,在运营推广等方面给予精准有力支持,促成商户异业合作。围绕老城复兴和里院文化主题,突出“日逛夜游”的旅游属性,精心做好节会活动策划,打造“串里+逛院”的沉浸式里院生活体验区。建设智慧化管理平台,内容涵盖智慧街区运营、街区安防、AI智能分析、物联智能感知等先进技术,上线运行智慧街区、BIM等数字化信息系统,全面提升街区“物管+商管”的智能化、标准化水平。
四方路街区更新项目通过对城市空间进行功能重塑、场景再造和文化提炼,践行“有温度”的城市更新理念,在保留城市历史记忆的同时,又为其注入新的元素与文化内涵,通过营造丰富的生活场景,让文化新生、让地域焕活,实现老城的新空间赋能。在经济效益层面,2024年销售额破亿,2025年春节期间营业额达1776.41万元,签约面积超6万平方米。在社会效益层面,解决原住民流失问题,吸引市民游客回归,重塑老城烟火气。
下一步四方路街区将继续拓展沉浸式演艺、特色主题研学、精品酒店民宿等多元场景,精心举办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等传统民俗节会,深化文化传承保护,争创山东省级特色步行街。通过文旅新场景打造和在地文化挖掘两条主线,结合IP打造、文化活动赋能等多维度举措,使得街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
来源:山东发布、青年建筑、麦丘区画、大众日报、青岛档案
欢迎订阅《工程建设标准化》
邮发代号:8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