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蓝色文字"↑ 轻松关注!
《城镇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构建和应用规程》T/CECS 647—2019实施应用
当前,全国性的严重内涝问题亟须解决。在标准化领域,我国数学模型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经验可靠的技术指导。在此背景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组织编制了《城镇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构建和应用规程》T/CECS 647-2019(以下简称《规程》)。《规程》在调研归纳国内外模型构建和应用的实践经验上,首先按模型的应用目的和应用尺度,将各种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分为框架模型、分区模型和精细模型三类,并提出不同的精细化要求,有效指导设计人员选用合适的模型。同时,对模型构建和测试、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分析和应用、成果编制以及模型验收等模型构建和应用全过程进行规范性指导,确保模型模拟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本《规程》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主编。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型构建和测试、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应用和维护、成果编制和模型验收8章。
本《规程》是基于国内外城镇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的研究和模型应用实践,结合国内已开展的城镇排水、内涝防治和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编制的国内第一部指导城镇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构建和应用的技术规程,有力支撑了上位国标中对于采用数学模型法进行内涝防治系统设计,支撑各城市开展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洪涝统筹体系和城市内涝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实现外洪和内涝的统筹,以及排水防涝工程体系中源头减排、雨水管渠、排涝除险等各子系统间衔接的要求,同时对于可视化内涝和应急调度和内涝预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本《规程》的编制符合我国城镇排水工程高质量建设和运维需求,规范了城镇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提高了城镇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对于保障城镇的排水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是城镇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的重要工具。自发布以来多次在《给水排水》等杂志上进行了标准宣贯和案例应用的介绍。已指导上海、郑州、南京、昆山、南通、扬州、大同、龙岩、漳州、南平、中山、芜湖、漳州、信阳、珠海、余姚、金华、慈溪等多个城市排水防涝相关规划和海绵城市相关规划编制,指导台州椒江智慧排水一体化管控平台、上海临港、芜湖等海绵城市智慧信息管理平台等建设,为指导当地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图4 数学模型模拟的上海普陀沿苏州河深邃服务范围5年一遇降雨积水深度图本《规程》在指导城镇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社会环境效益方面,数学模型的应用助力中山、龙岩、漳州、南平、信阳、汕头、岳阳、芜湖、金华、六安、绵阳等多个城市成功申报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有效指导了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系统化实施方案。本《规程》作为首部指导城镇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构建和应用的技术文件,填补国内数学模型空白,在支撑各地排水防涝体系建设和全域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提供了指导,推动了数学模型这一先进的设计工具在排水行业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为提高排水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作出贡献。
欢迎订阅《工程建设标准化》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