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标准实施应用案例——《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程》T/CECS 614—2019实施应用
2025-07-252
提示:点击上方"蓝色文字"↑ 轻松关注!
为积极配合中国工程院“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团体标准支撑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调研,协会向各分支机构和各有关单位发出《关于征集协会标准实施应用案例的紧急通知》(建标协函〔2024〕47号),各分支机构和有关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迅速组织开展协会标准案例总结编写工作,并按要求及时报送给协会。协会从已收到的数百份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实施案例中,精选了技术水平高、创新性强,在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引领行业发展等方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的代表性协会标准,汇总编纂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实施应用案例》,呈送给中国工程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调研组。入选案例,既有工程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推广使用的标准项目,也有工程建设领域的前瞻性、先导性技术理论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案例,标准项目涵盖了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信息通信工程等领域,涉及“双碳”、绿色建筑、绿色建材、振震双控、检测、防水、城市交通、村镇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标准、标准图集等。
为了加强协会团体标准实施推广工作的总结交流,协会决定:在协会微信公众号和《工程建设标准化》期刊,开设专题栏目,拟于每周推选、刊发协会团体标准实施应用案例1~2个,并将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持续组织开展。通过案例的发布,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宣传,促进标准实施应用,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推动工程建设标准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请协会各分支机构、协会标准各主编单位,能够加强领导,确定专项工作人员,继续组织做好归口管理或主编的协会标准案例的编写和报送工作,并为下一步计划编纂出版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典型案例》系列丛书汇集积累材料、探索总结工作做法和经验。请将标准实施应用案例报送至以下邮箱:cecscode@126.com。
《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程》
T/CECS 614—2019实施应用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6 年第二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6〕084号)的要求,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村镇建筑清洁能源供暖技术规程》已列入制订计划(计划编号36),经专家审查同意,更名为《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程》T/CECS 614-2019(以下简称《规程》)。该《规程》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主管,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归口管理。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新世纪,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尤其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继续加大。燃煤是造成北方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一到冬季采暖期,重污染天气几乎随之而来。这其中,冬季采暖用煤是重要原因之一。农村采暖以散烧煤为主,总量较工业用煤少,但排放强度高。每消费1吨散煤,烟尘排放为1.1千克及以上,而达到超低排放的电厂烟尘的排放因子为(0.08-0.24)千克/吨燃煤。减少或控制一吨散煤的燃烧,污染物削减量比电厂减少一吨煤的削减量大得多。而且,民用散煤燃烧属于低矮面源,排放高度非常低,排出来的污染物很快就会被人体呼吸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有效控制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物排放,以清洁能源代替燃煤取暖是控制城市PM2.5来源的重要措施,清洁取暖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必要举措。2016年12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6个问题,都是大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上关于“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重要讲话精神和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工作任务,积极推广并合理选用清洁取暖方案,指导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设计、施工及管理,促进清洁取暖技术在北方地区的应用,制定本《规程》。目前,与村镇建筑清洁供暖相关的技术标准主要是针对单项技术和较大规模的集中和区域供热系统,更有设备生产厂家自行制定企业标准来指导自身的设备生产和技术应用。这种技术多样,缺乏统一规范的局面使得良好的供暖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的质量得不到充足的保证,供暖效果不尽如人意,也无法有效指导村镇建筑清洁供暖工作的开展。本《规程》适用范围定位在北方地区农村、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以及城市建筑中的中小型清洁能源供暖系统,主要以分布式、户式供暖技术为主,包括太阳能供暖,空气源热泵供暖,地源热泵供暖,蓄热式电供暖等为主,不包含小区热力站以外的城市和大型集中供热系统。这种中小型清洁能源供暖系统,与农村、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以及部分城市建筑房屋较分散,无集中供热、单体建筑为主的分布特点相适应。《规程》编制的目的是进一步规范村镇建筑清洁供暖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效益评估等工作。本《规程》编制完成后,将进一步促进清洁供暖系统在北方地区村镇建筑中的应用,提高建筑舒适性,消除系统设计缺陷可能带来的无谓能耗消耗,推动清洁供暖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此外,清洁供暖系统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对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减少碳氧化物的排放,推动村镇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村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规程》完成编制后,将进一步规范对各类村镇建筑清洁供暖系统技术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过程,保证技术应用落到实效,提高施工质量,促进该技术广泛,正确应用,为我国供热改革,提高供热质量做技术支撑,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节能效益。本《规程》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共分为 10个章节,分别为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建筑节能设计、太阳能供暖、生物质能供暖、空气源热泵供暖、地热能供暖、燃气供暖、电热供暖。目前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替代散煤燃烧的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然而国内针对清洁供暖工程的专业技术规范尚属空白,为了更好地配合清洁供暖工作,本《规程》从北方地区居民冬季采暖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当前成熟、实用的各类清洁供暖技术,通过规范常用的清洁供暖技术设计、施工、调试、验收以及效益评估等技术要求,指导实际工程更好地做到环保节能、安全适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经济合理。《规程》颁布实施后,近年来有效指导了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等20余个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申报技术工作,综合资源、技术、经济、环保多因素考虑,以降低建筑物冬季供暖能耗为基础,为各地市城区、县城、农村规划了适宜的清洁取暖热源改造技术路线,通过可落地、可推广的具体项目实施建设作为支撑,预期实现了较高的清洁取暖率指标。同时,标准提出的全链条技术体系,从设计、施工至验收以及效益评估,有效指导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城市热源清洁化改造项目建设,避免了技术应用实施的盲目性,有效推动了村镇地区的清洁能源供暖体系建设,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规程》为指引,其技术内容为村镇地区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清洁能源供暖技术应用体系,在我国大力推广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政策背景下,有效推动了村镇地区的清洁供暖系统建设,改善了村镇地区的人居环境质量,促进了村镇用能方式向绿色转型,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通过本《规程》的实施,将有效指导清洁供暖技术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及效益评估,对清洁供暖技术的推广起到强有力的作用,进而促进清洁供暖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人居环境。过去我国供暖行业相关的标准规范面向的对象以城镇住宅为主,但由于村镇燃煤分散供暖、秸秆散烧等能源的非清洁化利用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些地区对清洁供暖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也就意味着清洁供暖在这些地区的应用成功与否对整个清洁能源供暖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些地区的供暖方式和城市相比,两者虽然有共同点,但是区别也较为明显,无论是热源还是末端逐渐从大规模、集中式供暖向小型、分布式等更加灵活的供暖方式转变。因此,《规程》的编制填补村镇领域供暖技术的空白,在兼容供暖技术现有标准的前提下,更注重各类清洁供暖技术的适用性。可以在设计、施工、运营、效益评估等方面对村镇清洁供暖进行全过程的指导。
欢迎订阅《工程建设标准化》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